政府信息公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农牧业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5-03-05 16:15 
分享到:

    201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要求,狠抓惠农惠牧政策落实,加大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力度,加强农牧业生产指导和服务,全区农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粮食生产“十一连丰”,畜牧业发展“十连稳”,农牧民收入“十一连快”,为全区经济稳中求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基础性保障作用。

一、2014年农牧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亿亩和8476.5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继续提高,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今年粮食产量550.6亿斤,与去年基本持平,实现了大旱之年粮食生产的丰收,连续三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粮食产量继续位居全国第十位。

(二)畜牧业实现“十连稳”。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2915.8万头只,同比增长9.27%,连续10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羊存栏在去年首次突破9000万只的基础上,今年突破了1亿只,增长12%。行业预计,全年肉类产量达到253万吨,同比增长3.3%,牛奶、禽蛋产量基本保持去年同期水平。

(三)产业化经营总体运行良好。2014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3847亿元,增长10.7%;实现销售收入3780亿元,增长9.4%;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57.6%,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新增13个,达到了59个。   

(四)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明显。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到5106万亩。天然草原冷季可食牧草储量98.19亿公斤,冷季总适宜载畜量2526.73万羊单位。总体看,今年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盖度及生产能力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4.1%)。

(五)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较好水平。上半年,共抽检农畜水产品样品693份,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前三季度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继续保持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

(六)农村各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农垦系统完成生产总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10.7%。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预计达到22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其中农牧民6万人,带动近12万户农牧民受益。

(七)民生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垦区危房改造当年开工建设16788户,开工率100%,现在已竣工11319万户,竣工率达到67.4%。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以及网络、短信和12316三农热线的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累计完成农牧民科技服务420万人次,其中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5835人。前三季度全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87元,增长12.6%,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3.2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76元,增长11%,快于全区经济增长速度。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科技的支撑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一是农业生产全力抓好增产技术推广。共落实高产创建示范片415片,实现了优质新品种、综合配套高产技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作业、配方肥施用“六个全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两项基础性服务分别突破50万亩和两个3000万亩,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种子包衣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项基础技术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地膜覆盖、坐水点种、脱毒马铃薯推广四项关键技术较去年有大幅度的提高。技术的突破和大面积推广为今年粮食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畜牧业生产重点抓了单产的提高。新建和改扩建种羊原种场、扩繁场60个,进口种羊5000只,大大提升了牧区地方品种供种能力和农区杂交改良对产肉性能高、多胎品种的需求。同时,大力发展肉羊多胎品种,坚持推动两年三胎、一胎多羔技术路线,提高繁殖成活率,同时推进规模化养殖,增加了羊的饲养能力,带动羊存栏仅今年一年增加了975万只,突破了1亿只,对全区牲畜存栏增加起了主要作用。三是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全年耕种收共投入农机具231.7万台,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2.5%、83.7%和53%。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631.4万千瓦,同比增长5.8%;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9个百分点。

(二)突出服务的推动力,加强对农牧业的指导服务。一是加强培训。依托高产创建、模式攻关、节水增粮等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冬春科技巡回大培训”和“千家万户科技服务行动”,定点联系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837家,专人联系服务种粮大户15030户,在春播关键时期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量身定做的技术服务,促进了全区规模经营比重大幅提高。抽调种养业专家组成宣讲团,由盟市组织、选题、选专家开展巡回大培训,在11个盟市举办了78场专业技术讲座,带动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培训农民330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38万份册,提高了农牧民的实用生产技术。二是全力指导抗旱救灾。在今年中西部地区遭受严重伏旱时,各级农牧业部门通过与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救灾专款支持,全面启动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加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通过抗灾救灾至少挽回粮食损失30亿斤以上。三是全力为加工企业做好服务。与包商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帮助一批农牧业企业解决了贷款问题;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我区名优特农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与淘宝等网站合作建立了农畜产品“蒙优惠”电商平台,举办了第二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多方面开展农畜产品输出渠道建设,为企业销售市场提供服务。四是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开展了草原肉羊养殖加3工销售全程追溯试点,共佩戴可追溯耳标肉羊18.5万只,同时,启动了畜产品追溯技术地方标准。

(三)突出生态的竞争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一是不折不扣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实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截至11月底,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了补奖资金23亿元,占应发总额的62%。二是认真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等草原保护建设重点工程。验收了2013年全区退牧还草工程,完成了2014年实施方案的评审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任务,下达了2014年投资计划;圆满完成2013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任务,新建苜蓿生产基地15.1万亩,达产后可新增优质苜蓿干草10万吨,下发了《2014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做到早安排,早准备。三是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依法加强对征用使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强化措施,严格把关,不断推进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征用草原审核事项30件。

(四)突出政策的引导力,不折不扣抓好惠农惠牧政策落实。今年,中央和自治区继续加大惠农惠牧政策力度,覆盖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拓展。截至10月30日,共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惠牧补贴资金72.08亿元,自治区财政安排农牧业专项资金12.09亿元。截止到目前,我厅系统的各项资金均已到位,没有未下达和未到位的资金。农业保险稳步推进,总保费收入20.08亿元,农作物参保面积8780万亩,占应参保面积的96%,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为争取下阶段草原补奖政策,今年我区从草原和牧民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开展了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计划年底前完成总体报告。

(五)突出改革的创新力,全面落实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一是争取以自治区党委、政府两个办公厅的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内党办发〔2014〕30号),启动了这项工作。二是自治区政府批转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完善牧区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内政办发〔2014〕98号)3项工作方案,在10个旗县和2个乡镇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在10个旗县开展了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在半农半牧区和草原面积较大的城市郊区开展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三是研究制定了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农畜产品市场预警体系工作方案》、《健全现代农牧业科技支撑工作方案》、《构建农牧业灾害防御体系工作方案》、《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工作方案》四个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下发(内政办发〔2014〕115号)。四是研究制定了《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完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加快培育领军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意见》、《关于扶持农牧民合作社发展的意见》3个改革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试行)》和《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制度》2项制度,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五是根据改革农牧业补贴制度的要求,我厅正在开展完善农牧业补贴制度的调查研究,跟踪了解国家及农业部的相关政策和改革进展情况,并将适时研究制定我区完善农牧业补贴制度意见。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中西部局部地区旱灾严重,农牧业生产面临双重压力。6-8月,中西部和东部偏南地区连续出现无大范围有效降水天气,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粮食出现较大幅度减产,鄂尔多斯市、包头市、赤峰市和通辽市的山旱地区粮食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灾区农民收入减少,再生产能力减弱。主要受灾地区打草场打草产量只占正常年份打草量的20%左右,牲畜过冬度春压力增大,干旱严重地区牲畜膘情差,随着配种季节到来和冬季临近,农牧民将面临肉羊出售困难和购买饲草料资金支出加大双重压力。

(二)部分农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部分产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今年6月份以来,畜产品价格特别是肉羊价格出现快速下跌,活羊收购价格下跌30%以上,羊肉零售批发价格下跌20%以上,影响了出栏。截至目前,全区出栏肉羊2574.4万只,同比下降1.88%。蔬菜和马铃薯的价格降10%左右,对农牧民收入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草原确权承包工作量较大,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中的矛盾较多。目前,完善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正在开展,但草原权属争议、林草矛盾、林草重证、边界争议、经费不足、与国土部门草原面积认定不统一等问题比较突出,协调比较困难。

四、2015年工作思路、目标和初步安排

(一)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8337”发展思路,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高农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农牧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任务,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实现“十二连丰”;牲畜存栏继续保持在1.2亿头只以上,实现“十一连稳”,肉类、牛奶等主要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草原建设总规模保持在4000万亩以上;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

(三)初步安排:

1.稳定农牧业生产。一是争取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和8000万亩以上,打好粮食稳定的基础。抓好牧区牲畜的提质增效和农区牲畜的扩繁增量,力争牲畜存栏稳定增长,保障基本畜产品充足供应。二是不折不扣落实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草原补奖政策等惠农惠牧政策,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节水增粮、旱作农业、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标准良田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和以水、草、料、棚舍为重点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启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资金投资防灾抗灾能力建设,争取国家尽快启动肉牛肉羊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

2.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一是继续提高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以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为突破口,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水平,通过提高利用率来减轻资源约束,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草牧场的链条,确保农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二是提高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开展肉牛、肉羊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推动牧区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力争奶牛养殖水平要达到70%以上。三是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启动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和品牌带动战略,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领军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意见》,开展“六个一”(即引导龙头企业创建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个合作社,创新一个模式,造福一方百姓)示范创建活动,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落实好《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升我区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推进肉羊产业“三五”工程和振兴羊绒产业“五三”工程,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大力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继续推动在广州、深圳、天津、西安等一、二线城市建立我区农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和零售体验店。构建“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绿色农畜产品宣传展示、体验销售平台,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

3.提高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加大喷灌、滴灌、全膜覆盖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和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推广力度,继续开展粮油糖高产创建活动,示范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增产模式攻关,辐射带动以优良品种、配方肥使用、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农业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二是全面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重点是抓好畜牧业品种改良,加快地方品种提纯复壮,推动引进品种的扩繁和杂交改良,国家和自治区畜牧良种补贴资金每年重点扶持50个种羊场建设,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提供保障。三是实施绒山羊提质工程建设。围绕内蒙古白绒山羊核心区,划定保护区,加强保种场建设,开展绒山羊遗传资源动态监测评估,保护绒山羊优质资源,从根源上解决羊绒质量下降问题。

4.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2015年是草原补助奖励政策一期任务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印发的《内蒙古草原补奖区定为上图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草原生态补奖区的定位绘图工作。在总结前四年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进一步的支持,完善草原补奖机制实施后,禁牧草原后续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探索禁牧草原恢复后科学合理适度利用机制,使草原在保护中发挥效益,提高草原可持续利用能力,力争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5%。

5.稳步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工作指导与督导,在今年已经启动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牧区草原承包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重点任务是保证12个土地确权试点、10个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全面完成,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确保草原确权承包2015年如期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按中央的要求2017年全面完成。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在稳定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草牧场流转,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牧业。明年拟以自治区政府的名义,制定4个指导意见,即《促进家庭农牧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农牧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家农垦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农牧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意见》。三是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2015年拟制定自治区基本草原划定方案,全面完成全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拟制定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制度,制定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监督管理办法。四是继续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区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6.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及时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各项工作,继续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二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管,严防因牲畜无序流动造成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严防发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继续加大各级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监管网络,提升检测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抽检频次,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专项整治力度。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