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要闻
4月12日,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暨现场演示会在我区通辽市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辽市农牧局、科尔沁区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此次活动得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通辽市人民政府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张雨副厅长出席活动并在开班式上致辞。
上午的演示现场,多台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整齐排列,依次展示了免耕播种和深松整地等关键作业环节。现场还设置了展示区,展示了多种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新型农机具,参会人员可以近距离观摩、咨询,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的亮相,更是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
下午的培训环节,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刘小伟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保护性耕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肯定了过去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之后来自各地的知名专家围绕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原理、实践经验、最新研究成果等进行了讲解。专家们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地区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及如何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让大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
新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保护条例》,对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将保护黑土地和耕作技术的治理修复依法予以保障。此次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暨现场演示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搭建了重要平台,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把所学知识和经验带回到各自工作岗位,积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