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动态
2024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召开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交流座谈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团队和重点盟市,全面梳理2024年工作进展,共同谋划2025年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合作。2025年,内蒙古计划示范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2000万亩,力争打造3个百万亩区域“吨良田”示范区。年初,自治区抓紧制定《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推广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各级责任。巴彦淖尔市、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盟市也积极对接李少昆研究员团队,为各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把脉问诊,为全年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培训师资,强化技术保障
内蒙古各地紧抓农时开展农技师资培训,打造本土专家队伍,为高质量推进春耕生产筑牢技术根基。通辽市打造“云端+实地”双线培训模式,邀请国家专家,针对合理密植、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开展专题授课,对当地生产中常见问题答疑解惑。巴彦淖尔市召开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培训周暨师资培训班,有效提升市-旗县-乡镇-民间团队(农民技术员和土专家)四级技术指导团队师资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服务能力。各地农技师资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既培育了农技"尖兵",更形成了"以点带面、全域联动"的农技推广新格局,为下一步大范围开展技术培训“打好头阵”。
——行动快速,铺开精准服务
眼下,如火如荼的技术培训正在各地轮番开展。截至2月底,全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联合李少昆研究员团队累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60余人次,指导服务农户1300余人次;组织线上线下专题培训140余期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200余人次、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1.1万人次,其中李少昆研究员团队参与培训40余期。同步发放技术手册1.2万余份,制作科普短视频40余部,形成“专家联基地、农技员包片区、示范户带农户”的立体化服务网络。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加速推广,不仅为2025年粮食稳产注入“强心剂”,更以科技之力重塑传统农业。接下来,自治区农牧厅将继续依托重点项目,从做优示范、做好服务上下功夫,为我区“两个一千万”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