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
2025年4月8日至10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乌审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在乌审旗巴音苏日克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进口澳洲美利奴细毛羊胚胎移植工作。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胚胎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侯健教授亲临现场全程指导,通过前沿生物技术助力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种改良,推动产业向“优质、高效、高繁”目标迈进。
科技赋能:胚胎移植技术破解育种“卡脖子”难题
在种羊培育基地,侯健教授指导技术团队严格遵循“供体超排—胚胎采集—受体同期发情—精准移植”的标准化流程,对10只澳洲美利奴供体母羊进行胚胎采集,并将优质胚胎移植到本地受体母羊体内。“此次移植的澳洲美利奴细毛羊是世界顶级毛用羊品种,其羊毛纤维直径、产毛量等核心指标均属国际领先水平。”侯健教授介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直接将国外优质种质资源加快繁育,相比传统育种方式,能将纯种澳洲美利奴种羊的培育周期缩短60%以上,同时通过“导血改良”技术,可不断提升鄂尔多斯细毛羊的羊毛品质、产毛量、产肉等生产性能。
鄂尔多斯市畜牧科技服务队10余名骨干、鄂尔多斯市科技特派员乌审旗细毛羊技术服务团全体成员全程参与实操,从冲胚、捡胚、移胚到受体羊术后护理,逐一学习关键技术要点。技术人员赛娜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产学研’实践课堂,我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胚胎移植技术,更理解了‘良种+良法’对产业提质的核心驱动作用。”。
龙头带动:构建“科研+企业+农户”育种生态圈
作为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巴音苏日克公司长期深耕细毛羊保种育种领域,依托“场户联合育种”模式,累计向周边农牧民提供优质鄂尔多斯细毛羊种公羊2000余只,辐射带动鄂托克前旗、杭锦旗、甘肃肃南、内蒙古赤峰等地区300余户养殖户实现增效。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引入澳洲美利奴基因,相当于为本地细毛羊装上‘品质升级引擎’。预计首批移植羔羊出生后,其羊毛纤维直径可从当前21微米级降至19微米以下,达到高端精纺面料原料标准,单只羊年产值有望提升20%。”。
产业升级:全链条技术攻关助推乡村振兴
此次胚胎移植是鄂尔多斯市细毛羊提质增效工程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通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幼畜排卵体外胚胎培养移植快速扩繁技术(JIVET)”等前沿研究,成功将母羊繁育年龄提前至6月龄,育种世代间隔缩短1.5--2.5年,繁殖效率提升40%以上。本次进口澳洲美利奴羊胚胎移植工作的落地应用,标志着鄂尔多斯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育种体系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我们不仅要‘引进好种’,更要‘育出好羊’”。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畜牧所副所长谷英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受体羊的管理,同时配套妊娠母羊精准饲养、羔羊早期培育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形成可复制的“科技服务+产业振兴”模式。
此次畜牧科技服务行动,既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也为地方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鄂尔多斯样本”。随着更多前沿技术落地转化,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正从“数量增长”向“质量突围”加速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