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各盟市推进2025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通辽市产业赋能 创新驱动奋力开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25-07-25 15:49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近年来,通辽市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总抓手,锚定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千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等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农牧业增效益、农牧民增收入、农村牧区增活力,努力推动通辽现代农牧业强市建设。
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建设千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建立项目储备库,坚持聚焦资金投向和建设重点,从严把好“5道关口”(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材料质量、施工建设、运营管护)。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节水能力、耕地质量、单产水平、社会化服务覆盖、数智化赋能等工作紧密融合,创新方式整合“小田变大田”,创新服务推广农艺农技,创新机制引导群众参与监督,持续提质量、增效益,力争把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的样板工程。二是整市推进玉米单产提升。不断强化试验示范,广泛开展新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合理密植、绿色防控、籽粒直收等技术试验示范。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合作,探索推广高产耐密、节水节肥、抗病虫害等先进技术。加快智慧农业园区和百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园区建设。2025年,全市计划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1000万亩以上,建设“吨粮田”400万亩,其中200万亩核心区亩产力争达到2000斤以上。三是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以村屯为单位通过集中托管、“带地入社”等方式实现土地整合、强化规模经营。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核心区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联盟作用,在推广“耕、种、防、收”全过程服务基础上,深度拓展仓储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农业科研等涉农服务领域。通过“企业+”模式整合分散服务主体,在种植业上推广“统一农资、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全链条服务。2025年全市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1200万亩。四是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强化用地分类管控,加强新增耕地管理,严格执行“耕地红线”和“占补平衡”政策。建立旗、镇、村三级联动的网格化耕地保护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乱占耕地等违规违法问题。
二、围绕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全力突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局。一是夯实产业根基。坚持肉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不动摇,稳步推进“科尔沁肉牛”核心群、育种群选育提高,确保年内核心群达到600头、育种群达到1500头。引导养殖场(户)合理调整养殖结构、科学留存优质能繁母牛,确保能繁母牛存栏200万头以上。二是推进标准养殖。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不动摇,培育一批标准化养殖场户。围绕28项地方标准、10项主推技术、16项操作规程广泛开展培训,加强技术扶持。三是突出精深加工。坚持“反弹琵琶”思路不动摇,大力引进牛肉生产项目向重点园区集聚,加快培育加工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区。要盘活屠宰产能存量,力争引入优质社会资本恢复生产,进一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屠宰规模。四是坚持数智赋能。不断优化升级通辽肉牛全产业链数字服务平台,搭起覆盖各环节、上下全贯通的数据运用平台。进一步加快基础数据采集,以政策性保险、扩群提质项目、享受乡村振兴到户资金补贴、标准化养殖场户项目牛为主体,大力推广统一电子耳标,同步开展信息数据采集,加快实现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三、围绕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倾力打造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一是积极推动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在全力抓好肉牛、玉米两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壮大红干椒、甘薯、荞麦、杂粮杂豆、肉羊、药材等特色产业,拓宽特色种养、设施农业、庭院经济、观光农业等富民路径,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二是持续抓好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并推动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仓储物流、生产加工、电商销售等项目向园区集聚。三是深耕细研市场开拓。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强化“通辽肉牛”“通辽黄玉米”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开鲁红干椒”“扎鲁特肉羊”“奈曼甘薯”“库伦荞麦”“后旗水稻”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提升。充分利用电商直播、农博会、全国肉牛产业大会等平台加强农畜产品宣传推介,提升通辽农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四、围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奋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一是持续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进一步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全面入户,在一线排查和解决问题。精准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社会帮扶等“20项措施”,确保不漏人、不漏户,应纳尽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不断强化乡村振兴项目管理。聚焦主导和特色产业积极谋划大项目、联农带农项目,提前做好项目设计,推动早实施、快见效。对已建项目逐一梳理、登记造册,落实“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要求,坚决避免项目闲置,确保持续发挥作用。三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城乡融合发展做好示范村建设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加快实施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实施乡村绿化行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