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各盟市推进2025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包头市以实干笃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包头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紧紧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加快发展精品现代农牧业,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包头市重回历史最高水平贡献农牧力量。
一、聚焦精品现代农牧业,全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是围绕稳产增效,全力抓好粮食生产。重点抓住建良田、促节水、提单产“三个关键”。统筹推进沿黄灌区整区域建设和城郊地区高标准农田整建制、山北地区旱作高标准农田四级共建试点,年内全市实施30万亩以上,农业节水810万立方米以上。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32万亩以上,粮食面积达到30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4.3亿斤以上。二是围绕“菜篮子”保供,加快设施农牧业建设。持续推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内新建改造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以上,打造高产高效万亩标准园2个、千亩示范区3个,以东河区为重点推进设施农业全域智慧化管控。稳定畜牧业生产,落实奶业纾困政策,加快推动九原区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结合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肉牛肉羊“十百千万”示范工程,肉牛肉羊设施化养殖率达到75%,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稳定在10%以内。三是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围绕设施蔬菜、牛羊肉、饲料等“八条优势产业链”,精准招商、全程服务,谋划推动30个以上重大项目落地。围绕“三在两找”持续发力,争取肉牛肉羊产业强镇,实施重点项目55个,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集中力量推动达茂草原羊、固阳黄芪等3个区域公用品牌做大,支持骑士、鹿王、北辰等30个企业和产品品牌做强,促进产销衔接。四是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推进种业振兴,做好番茄、草莓、戈壁短尾羊等既有优势品种培育推广,探索推进市场化发展;新培育草莓、玉米2个以上品种入选自治区主推品种目录。抓好新技术推广。用好28个农牧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3个“看禾选种”平台,开展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用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推动农牧业装备升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5%。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一是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持日常监控、自主申报、数据预警、集中排查相结合,强化部日常走访,早发现、早帮扶。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分层分类帮扶。密切关注“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巩固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动态清零,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发挥帮扶产业、乡村公益岗等就业带动作用,实施产业项目40个以上,年内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650人以上。用好京蒙协作、“万企兴万村”、各类展示展销等活动,持续开展消费帮扶,助力脱贫地区的农畜产品销售。三是规范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健全全程监管制度。分类强化对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到户类资产的分类管理,确保发挥应有作用。四是着力促进农牧民增收。通过以工代赈、发展庭院经济、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落实好各类补贴等措施,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和稳定转移性收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实际推进垃圾污水治理,污水治理率、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分别达到90%、97%以上。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继续实施好道路畅通、供水保障、危房改造工程,推动5G网络、寄递网络向乡村延伸,不断缩小城乡二元差距。聚焦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三是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西口文化、草原文化等资源优势,整合资源支持“天下黄河第一村”建设,打造沿黄区域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在外围旗县区发展乡村民宿、农家小院等,打造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四是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农村牧区移风易俗,维护农村牧区社会安定有序。四、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激发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稳慎有序推进土右旗沟门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积极推广“统种(养)共富”模式,在50个村开展“三变”改革。抓好农垦改革,制定“一企一策”方案,确保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