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兴安盟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培优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5-31 17:13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2022年,兴安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生产供给,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全盟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奋力开创全盟“三农三牧”工作新局面。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对所有农牧户收支变化、“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监测机制,做到应纳尽纳,不限制规模。及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按照“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的工作要求,做到发现一户、纳入监测一户、精准帮扶一户。拓展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域,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持续对接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充分用足用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争取更多扶持项目落实落地。进一步提升完善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推动产业和就业方面的帮扶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二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再造收入倍增”行动,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以“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为抓手,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重点抓好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持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加经营性收入。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统一,突出抓好就业增收。深入实施“四乡工程”,引导能人返乡、市民下乡、干部到乡、企业兴乡,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致富。三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加强规划引领,确保全盟剩余394个村庄今年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集中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开展一年四次集中清、形成机制常年清、门前“四包”主动清行动和“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专项行动”,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个硬仗。以盟旗两级示范村为重点,抓好农村牧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是着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农村牧区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不断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深入实施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推动移风易俗,营造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巩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风险隐患,确保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

——聚焦聚力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一是全力以赴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制,深入实施粮食稳产增产行动,强化政策保障,积极释放重农抓粮信号,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有利可图,稳定农资供应和价格,实现扩种大豆10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面积24.5万亩,确保全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30万亩,产量保持在125亿斤左右。二是加强重要畜产品和“菜篮子”供应保障。落实奶业振兴“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奶业集群规划的4个牧场建设,加快现有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改造升级步伐,推动全盟奶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奶畜存栏20万头、奶产量60万吨的中期目标。推动肉牛产业扩群增量、提质增效,肉牛饲养量要达到160万头以上。稳定生猪养殖政策,压实保供责任,确保完成能繁母猪存栏7.12万头以上。以提高设施蔬菜自给率、保障“菜篮子”供应为目标,改造提升原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新建4个千亩标准产业园。三是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聚焦兴安盟优势特色物种,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加快推进全盟种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牵头,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和肉牛、肉羊等畜禽推进育种创新攻关和新品种选育,提升品种选育创新能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扎实推动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一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立足“米菜果油糖、猪禽牛马羊”十大优势特色产业,落实“链长”工作机制,有效推动14个农牧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实现量质双升,转型增效。重点围绕“米”“牛”“乳”等重点产业,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动华阳10万头肉牛加工全产业链、伊利5G智能高端乳业、山东水发林果及农畜产品加工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转化率,提升附加值。二是培育壮大农畜产品品牌。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兴安盟大米、小米、牛肉、羊肉品牌美誉度,争创大豆、绿豆、卜留克、马铃薯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加工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向镇、村延伸,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把更多的加工增值效益留在农村牧区。挖掘农牧业多种功能,推进“农牧+休闲观光”“农牧+互联网”“农牧+服务业”“农牧+健康养生”“农牧+旅游”等,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