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农牧业强区新篇章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书记谈
锚定建设农业强旗目标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委书记 苏亚拉图
作为巴彦淖尔市传统农牧业大旗,乌拉特前旗地处河套灌区东端,有耕地346万亩、草牧场388.9万亩,黄河流经157公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乌拉特前旗考察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走进田间察看小麦、辣椒长势,询问群众生产生活和收入情况,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节水产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赋予了全旗上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和极大信心,旗委、政府将锚定建设农业强旗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力以赴落实好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夯实耕地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全面推行“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模式,2023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2024年,要持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学习运用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14种模式”,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等有机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1.3万亩、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8.8万亩,进一步夯实农畜产品特别是粮食稳产保供基础,提升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订单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水平。
二是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始终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3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199万亩,产量突破32亿斤,实现“十二连丰”;试验推广“小麦套种辣椒”新种植模式,亩均增收2000元。2024年,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耕地保护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探索应用更多“粮食不减产、效益能提升、农民有钱赚”的新种植技术和模式,完成粮食种植160万亩以上,切实把我旗建设成为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支撑点”。
三是抓好单产提升关键。紧紧围绕“再造一个河套”目标,牵住单产提升工程这个“牛鼻子”,新安镇向日葵单产创全区纪录,大佘太镇、苏独仑镇玉米单产分获全区第二、第三名。2024年,要坚持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目标,以主要优势作物主产区为重点,以“科技兴农”为支撑,与中国科学院、华南农大、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自动耕种、密植高产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高质量玉米产业基地20万亩,示范带动全旗农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四是开发好种业芯片。锚定种业振兴,依托乌梁素海南岸、西岸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展玉米和葫芦品比试验、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打籽葫芦良种筛选试验等,选育推广打籽葫芦“禾兴一号、二号”、小麦“巴麦13号”等新品种。2024年,持续抓好种业振兴,深入实施优质种源保护利用、耐盐碱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支持制种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繁育推广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优良新品种,不断提高种子质量,促进“改地适种”、“改种适地”、“改产适地”融合发展。
五是发动好龙头企业引擎。乌拉特前旗通过精准招商引资、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等举措,培育引进佘太酒业、朔河禾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天衡制药通过“蒙”字标认证,昌兴达、丰达源等3家企业的昭君红有机枸杞原浆、五谷杂粮谷米等23款产品获得“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授权,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初步实现“粮变粉”、“果变汁”、“药材变药品”。2024年,持续完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有机粮仓”、“肉库”、“菜篮”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辣椒深加工、预制菜加工等产业园,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让好东西全部卖上好价钱,推动现代农牧业产业持续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
六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围绕“一环两带”布局,大力实施蒙牛集团现代有机高端奶、白彦花镇塔汗其嘎查特色林果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程,抓龙头、强链条、聚集群,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稳定增收致富。2023年全旗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9170元,增长18.6%,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4年,新建大佘太镇10万亩辣椒、先锋镇盐碱地综合利用等6个示范园区,完成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展厅、明安镇万亩黄芪地标产业园等9个园区改造提升,让示范园区在推广现代农业、发展现代产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