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种植业

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3-09 10:44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该技术适于干旱少雨和地下水资源匮乏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及华北一季作区。

一、轮作、选地、整地

1.轮作

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前茬最好为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如麦类、豆类、玉米等,避免与茄科作物和块根、块茎类作物轮作,尽量不与向日葵、胡麻等作物轮作。

2.选地

选择土地平整,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选地要尽量避免盐碱地块,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

3.整地

一般深耕30~35㎝为宜,结合耕地增施有机肥,耙耱平整待播。

二、选用优质脱毒种薯

选用原种或一级种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种植地块的具体情况、灌溉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选择适宜的高产抗病、优质抗旱品种,如:冀张薯12号、希森6号、后旗红、青薯9号、夏坡蒂、荷兰薯系列等品种。

三、种薯处理

1.催芽:

在播种前15-20天,将出库后的种薯放到温度在8-18℃、具备通风散射光的场所,每隔3-5天翻动一次,芽长2-4毫米切种。催芽可以使薯块芽眼提前萌动,促进提早出苗。

2.切种:

50克以下的种薯一般整薯播种,50克以上的种薯需要在播种前2-3天进行切种,每个切块保留1-2个芽眼,切块大小保持在40-50克。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不断浸泡切刀5-10分钟进行消毒,多把刀交替使用,并及时剔除病薯、烂薯。

3.拌种:

对于湿拌种,每1000公斤种薯用2.5%咯菌腈悬浮剂200毫升+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对水5-8升,均匀拌于种薯块表面,自然阴干后播种。对于干拌种,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克+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20-150克与滑石粉9-15公斤,拌1000公斤种薯,拌种后自然阴干后播种。

四、施肥

一般每生产1000kg薯块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N)4~5kg、磷(P2O5)2~4kg、钾(K2O)8~12kg及钙、硼、铜、镁等中微量元素。根据测土配方结果及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基肥: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kg,或施商品有机肥200kg~300kg;施入复合肥总氮、钾肥的40~50%和全部的磷作基肥,施入土中,肥土混匀。化肥施用量理论推算公式如下:

化肥施用量=(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和有机肥当年供肥量)/(肥料元素百分含量×当年利用率)

五、播种

1.播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期,播种时需土壤10cm处地温达到10℃时播种,防止因低温感染立枯丝核菌感染造成幼芽茎溃疡。

2.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2行或4行播种机高垄种植,行距90cm,株距随播种密度调整。

3.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依品种和土壤条件而定,一般为8~14cm左右。

4.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一般每亩保苗2500~4500株。建议播种株数按照有效主茎数确定:鲜食薯12000-14000主茎数/亩,薯片加工专用薯14000-16000主茎数/亩。

六、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当马铃薯出苗率占10%-20%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3-5厘米;当幼苗长至15~2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厚度5-8厘米,在植株封垄前完成第二次中耕工作。

2.追肥 

结合第一次中耕培土和滴灌浇水,追施剩余50%~60%的氮、钾肥及中、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结合中耕、采用施肥机、灌溉设备和叶面喷施的方法施入。

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模式,将肥料溶于水,水肥直接输送到根系部位,提高水肥利用率;以现蕾前重氮轻钾,现蕾后重钾轻氮的原则,以适期、适量、少量多次的方式,一般全生育期灌水6-10次为宜,一般追肥4-8次。

3.除草

酌情选用化学药剂除草,尽可能采用中耕机械除草结合人工拔草的方法对马铃薯田进行杂草防除。

4.灌溉  

(1)播后灌溉

依据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决定灌溉次数。播种到出苗约需25~30天。当种薯芽条长至1~2㎝时即开始灌溉,灌溉量要使土壤湿润深度达到20~25㎝。

(2)苗期灌溉

苗期大约经历15~25天。此时期每次灌溉量应使土壤湿润深度达到35~40㎝,并保持此土壤湿润深度。

(3)块茎形成期灌溉

现蕾到开花期约需20~30天。此时期每次灌溉量应使土壤湿润深度达到40~50㎝,并保持此湿润深度。

(4)块茎膨大期灌溉

该期一般持续15~22天。此时期每次灌溉量应使土壤湿润深度达到50㎝,并始终保持此湿润深度。

(5)淀粉积累期灌溉

该期一般持续25~30天。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即可,灌溉湿润深度40~50cm。

杀秧前应使土壤水分逐步降至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沙性土收获前一周停水,较为粘重的土壤收获前10~15天停水。

5.病虫害的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控。

七、收获与贮藏

1.收获前杀秧:

马铃薯收获前1-2周进行杀秧,采用杀秧机进行机械杀秧,留茬10厘米-20厘米。若田间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为了防止晚疫病继续感染块茎,杀秧前田间喷施防治晚疫病的内吸性杀菌剂。可选择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或其他合适药剂对水喷雾。

2.收获后贮藏:

根据田间生长情况,综合考虑气候、市场因素,适时选择晴好天气,机械或人工机械收获,避免日晒雨淋,尽量减少薯块机械损伤,保持薯块完整。收获的薯块及时分选、包装、入库或销售,贮藏期间最适宜温度为2-4℃,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储窖(库)通风良好。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作物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