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7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七月份进入盛夏时节,内蒙古平均气温在18℃~30℃之间,水温上升到23℃以上,达到温水性鱼类的正常摄食水温,养殖水生动物进入生长旺盛期。本月应增加巡塘频次,细心观察环境以及养殖品种变化,做好记录,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一、病情预测
内蒙古自治区在本月应重点防控病毒性疾病如:鲤浮肿病、锦鲤疱疹病毒病、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白斑综合征等;寄生虫性疾病如: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黏孢子虫病、锚头鳋病、绦虫病和小瓜虫病等。另外,还有因有害藻类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水华和裸藻、隐藻水华等藻类病害及虾蟹蜕壳不遂症。
(一)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特别是当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冻伤,以及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更易侵入,引发疾病,内蒙古淡水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二)锚头鳋病:病原为锚头鳋,主要危害鲤、鲫、鲢、鳙、草鱼等淡水鱼类,繁殖适温为12℃~33℃,多流行于夏季。锚头鳋寄生于鱼体肌肉、鳞下、口腔等部位,肉眼可见病鱼体表或鳞片腹面有细针状虫体。内蒙古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二、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每半月至二十天全池泼洒国标渔药消毒剂对水体消毒一次,以杀灭和抑制水中的病原菌。保持养殖水体水质环境稳定,切勿一次性大量加注新水等。加强池塘管理,合理投喂,及时清理残饵和粪便,保持水质清新。同时,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
2.勤施用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和优化养殖底质和水环境,饲料中添加改善鱼体健康的饲料添加剂(如免疫多糖、中草药等)增强鱼体自身抵抗力,通过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和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等进行综合防控。
3.烂鳃病、肠炎病,要注意定期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使用生石灰或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等对水体消毒。发现死鱼要及时处置,防止病害扩散蔓延,避免死鱼腐烂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4.在病毒病易发季节注意改善水体环境,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或通过注射疫苗提高鱼体免疫力,能有效降低病毒病发生机率。
(二)治疗措施
1.针对近年7月在内蒙古易发的鲤浮肿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和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鱼病,应首先做好病原体和水质指标检测,然后在分析病原体的基础上,根据病种的轻重缓急联合用药。
2.避免使用对鱼体、水体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抗寄生虫药等。投喂期间应科学投饲,注意水中理化指标情况,保持溶氧充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不超标等。
3.对虾发病后,可采取改善水质和底质、减少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有益菌等措施,同时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国标渔药抗菌药拌饲内服。
4.治疗锚头鳋病可用精制敌百虫粉(水产用),根据锚头鳋的寿命和繁殖特点用药,需连续用药2次~3次,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一般为7天。水温高则间隔天数少;反之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