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水产养殖

克氏原螯虾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3-07 16:55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淡水螯虾属。小龙虾一般个体可长到30.0~60.0g,可食比例为20.0~30.0%。适温范围为0~36℃,最适温度范围为18~32℃,对高温、低温、低氧及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掘洞能力和攀援能力较强,生长速度比较快,养殖3个月即可达到30.0g左右,也是可以起捕上市的规格。目前,小龙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人工养殖最多的品种。

一、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培育

1. 培育池的构建

(1)选址

幼虾培育池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质清新、黏性土质的地方。要求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环境产地要求(GB/T 184074—200),进排水方便,供电、运输通畅。

(2)培育池工程建设

幼虾池培育所用池塘面积不能过大。水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泥池要求内壁光滑,进排水设施齐全。池底有一定的倾斜度,排水口设置在底部较低的一端。

(3)消毒

幼虾放养前10天,养殖池池内应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消毒(每亩10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和除野)。克氏原螯虾大量放置前,应该先放入少量的幼虾进行试水。克氏原螯虾幼虾放入后1~2天没有死亡,则可正常使用。

(4)种草、施肥

防止高密度培育情况下,敌害生物以及同类间的残杀,培育池中同样需要移植和投放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供幼虾攀爬、栖息和隐藏用。每亩面积施腐熟的畜粪肥或草肥,培育幼虾喜食的天然生物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

2. 幼虾的放养

(1)放养时间和方法

放养时应选择晴天的早晨或者傍晚。幼虾放养时应该带水操作,幼虾放养入池前,应注意培育池内水体温度与运输幼虾的水体温度差异不能过大,一般幼虾放养前,为了避免水温差异给虾体造成应激,应先进行温度的适应。

(2)水质控制

克氏原螯虾幼虾培育期间,根据培育池内的残饵、水质状况,进行定期的换水、增氧,要定期观测溶氧、pH、氨氮等指标。晚上要注意开增氧机,进行整夜或者间歇性的充氧。

(3)饲料投喂

克氏原螯虾脱离母体后,即可独立捕食。投喂小鱼虾、螺蚌肉、蚯蚓、蚕蛹、鱼肉糜绞碎的螺蚌肉、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动物性饲料,并适当搭配玉米、小麦、鲜嫩植物茎叶等混合粉碎加工成的糊状饲料。饲料的投喂要遵循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四原则。

3. 幼虾的收获

克氏原螯虾幼虾在培育池中经过15~20天的培育,经3~6次的蜕壳生长,体长即可达到3厘米左右,此时可以将虾种捕捞起来,转入成虾饲养池内进行养殖。

二、克氏原螯虾成虾池塘养殖

1. 养虾池的选择与建设

(1)养虾池的选择

克氏原螯虾成虾养殖池要求满足水源充足、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等条件。

(2)养虾池的建设

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虾池要求进排水方便,因此应在池塘建设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

(3)池塘消毒

克氏原螯虾放养前15~20天,应进行清淤消毒,杀灭野杂鱼、青蛙、老鼠等敌害生物以及致病病原体。生产上一般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消毒,有些地方用茶饼消毒效果也很好。

(4)培肥水质以及水草种植

适当的水草种植对克氏原螯虾的存活有很大的作用,民间就曾流传”虾多少,看水草”。水草的栽培应遵循挺水、漂浮和沉水植物适当比例搭配的原则,

2. 水质调节

一般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池水的控制要遵循春浅、夏满和先肥、后瘦的原则。前期水深控制在0.6~0.8米。夏季高温季节,应注意及时加注新水,保持水位在1.5米以上。养殖后期,水位可适当降低,但仍需稳定在1米以上,高温季节还应注意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用于改善底质,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硫化氢等。

3. 日常管理

(1).要坚持早晚巡塘

(2).及时检查防逃设施

(3).应做好塘口日常管理记录

(4).要保持养殖池内一定数量的水草

(5).要严防敌害生物的危害

(6).要做好病害防治

4. 克氏原螯虾的池塘捕捞

夏季投放种虾和秋季投放幼虾的养殖模式,可在翌年3月中下旬用地笼等网具进行捕捞,采取捕大留小的措施,到6月底7月初则可进行拉网捕捞或者干塘收获。春季投放幼虾,地笼捕虾的时间应延迟到5月中旬开始,捕捞时间也相对集中,因此单位面积池塘内应该多放置地笼另外,要采取拉网捕捞和地笼诱捕轮放的方式进行,即一边捕大虾一边放幼虾。

综上所述,克氏原螯虾从幼虾的培育、成虾的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旨在提供通俗易懂和实用的养殖技术。由于克氏原螯虾的研究工作尚需不断地加深和研究,标准化、规模化的健康养殖模式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