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俗称吊丝虫、小青虫,为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油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迁飞性害虫。在寄主作物上小菜蛾常为群集为害,幼虫钻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及叶片表皮,使叶片处形成透明白斑,也叫“开天窗”,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造成作物品质下降、产量骤减,甚至绝收。
一、发生情况
近日,锡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全盟植保技术人员开展小菜蛾虫情调查,本次调查覆盖了锡林浩特市、正蓝旗、乌拉盖管理区等油菜种植区域,调查发现,油菜叶片上已有小菜蛾幼虫啃食叶片的情况,虫龄主要集中于2-4龄,虫口密度平均为25-30头/百株,最高为85头/百株。
二、发生趋势
据锡林郭勒盟气象局气象信息公报显示,全盟6月平均气温19.4℃,较常年同期高0.5℃;平均降水量43.9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6%。预计7月上旬,我盟受高空槽影响,多阵雨天气,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最高温在25-29℃之间,有利于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各地需加强监测预警,提前部署防控措施,防范小菜蛾灾害发生。
三、统防统治
我盟坚持“区域监测为基础,绿色防控为核心,统防统治为纽带”的原则,于7月2日在锡林浩特市开展了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示范工作。针对小菜蛾抗药性问题,选用不同药剂防效对比试验,包括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白僵菌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甲维·苏云金、甲维·高氯氟等进行喷雾防治。7月3日开展防效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通过综合防控,小菜蛾虫口密度较防控前显著下降,危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蔬菜收获后清除残株落叶及杂草,进行深翻,种植前进行漫灌或晒田一周左右,以消灭大量残留虫源;合理安排蔬菜布局,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的连作;选择叶片光滑的抗性品种,小菜蛾偏好在粗糙叶片取食及产卵,因此叶片光滑的十字花科蔬菜品种有利于趋避小菜蛾。
2、物理防治:利用小菜蛾趋光习性,在夜间7~11时,用黑光灯或其他光源诱捕成虫,或者利用小菜蛾性诱芯每亩15-30个诱捕器进行诱捕,集中杀灭小菜蛾成虫。
3、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防治,可选择苦参碱、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在害虫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盛期,轮换使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茚虫威等单剂或复配药剂进行防治,5~7天后根据残留虫量,决定是否再防治一次。药剂选择上,应搭配虱螨脲、吡丙醚等具有杀卵作用的药剂,延长持效期;还可添加有机硅、激健等助剂,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