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害发生区防治处置率达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5%以上,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的原则,突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着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秸秆粉碎还田,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粘虫等蛀食性害虫
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心叶期幼虫低龄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二)地下害虫、蚜虫等苗期害虫
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可用含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或丁硫克百威复配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三)玉米大斑病
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健康栽培。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生物制剂或苯醚甲环唑、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
(四)双斑长跗萤叶甲
在玉米吐丝授粉期,平均单穗花丝超过5头时进行防治,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施,重点喷施果穗花丝等部位。
(五)瘤黑粉、丝黑穗病
选用抗耐病品种,及时排涝。利用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
采取秸秆综合利用、打包离田、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成虫诱杀技术
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性诱剂诱杀、杀虫灯诱杀技术。
(三)种子处理技术
根据地下害虫、种传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
(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
根据苗期害虫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当季使用过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五)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
根据叶斑病、蚜虫和双斑长跗萤叶甲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宜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航化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五、注意事项
(一)食诱、性诱、灯诱技术应大面积连片应用,灯光诱杀注意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
(二)注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
(三)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时,应注意非靶标害虫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