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乌兰察布

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 2025-01-02 17:27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一、防控目标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选用优质脱毒种薯,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

三、防控措施

(一)播种期

1.轮作栽培防病虫。实行与莜麦、燕麦、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三年以上轮作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精细整地,当地下10cm处地温稳定在8~10℃时进行播种,覆土厚度8-10cm,避免因地温偏低和播种过深出苗缓慢加重黑痣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2.种薯选择和切刀消毒。选择优良抗病虫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在种薯切块过程中,用75%酒精浸泡切刀30s ,也可用3%来苏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min进行切刀消毒,1-2把切刀轮换使用。切块大小为40-50g,且每块上带1-2个芽眼,切块大小应均匀一致。

3.种薯处理。可选用咯菌腈·氟唑环菌胺、咯菌腈或精甲霜灵·咯菌腈任意一种进行种薯拌种,也可选用球孢白僵菌、春雷霉素、绿僵菌或苏云金杆菌与甲基硫菌灵与滑石粉混匀拌种,晾干后播种,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4.沟施药剂防病。全田施用芽孢杆菌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黑痣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等真菌性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播种时沟施嘧菌酯或噻呋酰胺,如果除上述病害外还有疮痂病发生,可增加寡雄腐霉或五氯硝基苯+氟啶胺等。

(二)苗期

苗期防治重点以晚疫病、黑痣病、环腐病、黑胫病、地下害虫等为主。根据晚疫病田间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喷施代森锰锌、氟啶胺或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如出现中心病株,可喷施丁子香酚、烯酰吗啉或氟菌·霜霉威等内吸性治疗剂。对于地下害虫,利用灯光诱杀,每20一30亩布设1合杀虫灯,夜间定时开灯诱杀,尽量避免误杀天敌。也可利用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设置2一3个性诱捕器,设置高度超过马铃薯植株顶端20厘米左右。

(三)块茎形成期

块茎形成期是指从现蕾开始至开花为止。此时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疮痂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可选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枯草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施药间隔根据降雨量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7-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具备滴灌条件的疮痂病发生严重的地块,随水及时施用寡雄腐霉和芽孢杆菌2-3次。如有黑痣病、青枯病等发生,可选用春雷霉素、氯化铜或噻霉酮等药剂滴灌或喷淋2-3次。二十八星瓢虫在卵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分散前,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如有黑痉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用噻霉酮、喹啉铜混合液灌根2次,施药间隔为7~10d;封垄前,用春雷霉素进行茎叶喷雾1~2次。蚜虫防治,在采取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可优先选用苦参碱、除虫菊素等生物药剂防治,也可采用吡虫啉、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一)块茎膨大期

块茎膨大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豆芜菁等。晚疫病防治依据田间监测预警系统或田间病圃监测结果确定喷施最佳时间。选择内吸治疗剂和保护剂同时使用。防治药剂可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恶酮·霜脲氰、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氟菌·霜霉威等药剂,早疫病防治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甲·嘧菌酯等药剂。施药间隔根据降雨多少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7-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植株长势较弱早疫病严重的地块,增施2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五)收获至贮藏期

收获前7天左右采用机械杀秧。杀秧后收获前喷施一次铜制剂,如烯酰吗啉、氢氧化铜或恶酮·霜脲氰等,以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选择晴天收获。收获后马铃薯在库外放置1-2天,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将薯窖内的表土及残存的杂物清理出窖外,薯窖底层垫枕木,上铺木板或木条,同时选用百菌清喷雾消毒,也可选用百菌清烟剂熏蒸进行消毒,施药后密闭36小时后通风。剔除病薯、畸形薯和伤薯。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库)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低于90%。

四、注意事项

(一)农药用量准确。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准确用药,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二)科学混配农药。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三)选择施药时间。避免高温暴晒情况下施药,施药后4-6小时内遇雨应补施。

(四)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防止中毒。

(五)加强统防统治。晚疫病流行高峰期,结合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结果,组织专业化防治队,开展统防统治,将晚疫病重发流行风险降至最低。

信息来源: 乌兰察布市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