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通辽

通辽沙耕地(风沙土)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
发布时间: 2025-04-01 16:57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一、产量指标及主要技术指标

1. 产量结构:亩收获穗数5000-6000穗,穗粒数500-550粒,千粒重320-380g,单穗粒重185-200 g,亩产1000-1200 kg。

2. 肥水指标:全生育期每亩纯氮20-22 kg,P2O5 8-10 kg,K2O 10-12 kg;包括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或氯化钾、硫酸锌。

生育期结合降雨灌溉施肥10-12次,亩总补充灌量180-240 m3,具体灌溉量应结合降雨灵活调整,施肥总量保持不变。

二、种子准备

1. 品种选择:国家或所在省区审定、且经过当地耐密抗倒筛选的高产宜机收品种。

推荐品参考品种:中玉303、辽单1205、R1852、迪卡159、T397、东单1331、龙星1号、MC121、硕秋706、隆平259、先玉1483、隆平218、MY73、九圣禾2468等。

2. 种子质量要求:应选适合单粒点播的精品种子,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95%,水分含量不高于13.0%。

三、种植方式

采用浅埋滴灌方式种植,行距选用30~35 cm+80 cm或者30~35 cm+70 cm宽窄行配置,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中。亩播种密度5500-6500株。

四、土地准备

未翻耕的田块,农机作业顺序为:灭茬、翻耕—整地。

灭茬翻耕要求:秸秆全部翻入土壤,翻耕深度大于30 cm;翻垡均匀、不拉沟、不漏犁,翻耕后不露根茬和秸秆。

整地:标准达到“齐、平、松、碎、净”的质量标准。齐:整地到头到边,做到边成线,角成方;平:耙地后地面平整,无小坑洼、沟槽;松:土壤疏松不板结,整地深度5-6厘米,上实下虚;碎:土块直径 < 2 cm,无大土块;净:达到清田标准,田间干净整洁。

五、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并滴出苗水

主攻目标:适时早播,一播全苗。

1. 种子处理

种子分级:对种子体积大小均一性差的种子进行种子分级,按照种子体积“大、中、小”分开,分不同地块进行播种,提高出苗整齐度。

种子二次包衣:对苗期病虫害较重和缺乏有效成分种衣剂、包衣效果不好的种子,可选用针对目标病虫害的种衣剂进行二次包衣。针对地下害虫,建议选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腈或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土传病害,选用含咯菌腈、精甲霜灵、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二次包衣时,应在播前7-10天包衣晾干、装袋,防治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确保苗齐、苗壮。

2. 滴灌带选择:建议选择滴头流量2.4-3.0 L/h,滴头间距20-25 cm规格优质的滴灌带。

3. 播种: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即可播种,适时早播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利于穗大籽饱,提早成熟。播种机械采用导航精量播种机,每亩5500-6500粒,播种深度4-5厘米,镇压紧实。

播种时每亩地播肥,氮量总量的20-30%,磷肥、钾肥总量的50-60%和1kg硫酸锌/亩,施入种子侧下方8-10 cm深,覆盖严密。

4. 播种质量要求:播深一致性误差≤±1 cm;下种均匀,无断垄,覆盖严密;播行直,行距一致,播幅内行距误差≤±1cm,机组往返交接行误差≤±5 cm;地头起落线整齐,播到头、播到边,不重播、不漏播;机械播种同时完成施种肥作业,施肥均匀,种肥隔离,对种子不得产生肥害。

5. 滴水出苗:播种前测试并保证滴灌管网正常,及时安装节水设备,坚持做到边播种边装管,播完一块安装一块滴水一块。采用滴水齐苗技术,检查滴灌并确定其正常运行,使灌溉均匀一致,保证出苗的均匀一致性,每亩滴水10~25方(根据天气、土壤墒情适当调整),确保保苗率达到95%以上。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在停水前0.5-1.0小时左右,加入高氯辛硫磷乳液等杀虫剂防控嗑食滴灌带的害虫。

六、苗期管理

主攻目标:除草、苗全、苗匀、苗壮、根多、根深。

此阶段玉米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生长中心是根系,各项措施要为保苗、促根、促壮苗服务。

1、除草:苗前封闭:多年草害严重地块建议采用苗前封闭+苗后除草防治杂草。苗前封闭药剂建议选用50%乙草胺100-120 g,兑水30-40 kg,配药时必须采取二次稀释,均匀喷雾。喷施除草剂应根据打药车的喷幅做好标记,做到不重不漏,作业时严禁在地头、地中停车。苗后除草:在玉米 3~5 叶期(杂草2-4片叶)喷洒苗后除草剂,可使用烟嘧磺隆、砜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莠去津、硝磺草酮等药剂混合用药;在玉米 5~7 叶期可选用“硝磺草酮 + 烟嘧磺隆 + 莠去津”、“硝磺草酮 + 莠去津”、环磺酮、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等进行茎叶喷雾。

2. 中耕:苗期中耕1-2次,第一次在玉米2-3叶期,深度10-12厘米;第二次在5-6叶期,深度14-18厘米,护苗带8-10厘米,做到不铲苗、不埋苗、不拉沟、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达到行间平、松、碎。

3. 防虫:玉米苗期地下虫主要通过种衣剂进行精准包衣或二次包衣予以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严重发生的地块,可随水带入杀虫剂及时防控;也可用菊酯类农药连喷两次,间隔时间5-7天。

七、拔节至吐丝阶段(孕穗期)管理

主攻目标:促进玉米迅速生长发育,争取秆壮、穗大、粒多。

拔节期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植株进入快速增长期;大喇叭口期进入雌穗小穗分化,茎叶生长达到高峰,是水肥管理关键时期,也是促进穗多、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

1. 水肥管理:拔节至吐丝期滴水施肥5-6次,水肥量见水肥决策表。

2. 化学调控:在玉米6-7片展开叶期,每亩叶面均匀喷施玉米专用生长调节剂如玉黄金或吨田宝等,具体用量参照使用说明。要求在无风无雨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施,力求喷施均匀,不要重复喷施,也不要漏喷。

3. 病虫防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玉米螟、黏虫等,在玉米大嗽叭口期前,采用氯虫苯甲酰胺等兑水30-40 kg喷雾防控;也可结合采用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和白僵菌等,对玉米螟和黏虫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采用广谱性杀菌剂如吡唑醚菌酯、丙环·密菌酯等,兑水30-40 kg喷雾,预防各类叶斑病和茎腐病等,可采取杀虫、杀菌和叶面肥一喷多促。

八、吐丝至灌浆成熟阶段(花粒期)管理

主攻目标:防早衰,促灌浆,争取粒多粒重。

病虫防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玉米螟、各种叶斑病、红蜘蛛、双斑萤叶甲、蚜虫等的防治,在玉米吐丝后10-15天预防一次。杀虫剂可以采用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菌剂可以采用吡唑醚菌酯、丙环·密菌酯等;针对叶螨(红蜘蛛)30%阿维·螺螨酯、3%阿维菌素+20%哒螨灵、3%阿维菌素+20%乙螨唑等;蚜虫可以采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呋虫胺、烯啶虫胺、蚜虱净和吡蚜酮等;双斑萤叶甲可以采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茚虫威等。可采取杀虫、杀菌和叶面肥一喷多促。

滴水滴肥:抽雄至灌浆成熟期滴水施肥5-6次,水肥量见水肥决策表。

九、收获、脱粒、贮藏

1. 收获:当苞叶发黄,籽粒变硬,籽粒基部出现黑层、乳线消失暨为生理成熟。当籽粒含水率降到25%以下时可进行机械粒收。

2. 烘干入库:收获的籽粒及时烘干入库。一般玉米籽粒含水量在14%以下可安全贮藏。

3. 贮藏:贮藏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检查,防止鼠害和霉坏变质。

表1 通辽沙化耕地(风沙土)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水肥决策

灌溉次序

水肥时期

灌溉量

滴水间隔

纯氮(N)

纯磷(P2O5)

纯钾(K2O)

(m3/亩)

(天)

(kg/亩)

(kg/亩)

(kg/亩)

1

播种(出苗水/种肥)

10~25

42~45

4~5

4~5

3~4

2

拔节期-抽雄吐丝期

15~20

5~6

1.5~2

1~1.5

1.5~2

3

15~20

5~6

1~1.5

0

0

4

15~20

5~6

2~2.5

1~1.5

1.5~2

5

15~20

5~6

1~1.5

0

0

6

15~20

5~6

2~2.5

1~1.5

1~1.5

7

15~20

5~6

1~1.5

0

0

8

抽雄吐丝期-八月底

15~20

5~6

2~2.5

1~1.5

1~1.5

9

15~20

5~6

1~1.5

0

0

10

15~20

5~6

2~2.5

1~1.5

1~1.5

11

15~20

5~6

1~1.5

0

0

12

10~20

5~6

1~1.5

0

0

13

九月上旬

10~15

5~6

1

0

0

合计


180~240


20~22

8~10

10~12

备注:(1)氮肥如果用尿素,尿素含氮为46%,因此,用量为纯氮量乘以2.1;(2)如果没有含磷钾的水溶性肥料,则磷钾均做为基肥带入;如果有含磷钾的水溶性肥料,则按上述纯量进行折算。(3)根据各区域的降雨情况进行调整灌溉施肥次数,需要注意生育阶段的施肥量不能减少。

信息来源: 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