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
近几年,依托自治区饲草基地保障建设项目,我市积极推广饲用燕麦种植,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广泛用于全市肉牛和肉羊养殖。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适合作为青饲、干草或青贮饲料。今年将继续积极推进高产、优质的饲用燕麦种植,因此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建议在播种期注意以下事项: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
土壤类型:燕麦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为最佳。
土壤pH值:适宜pH范围为5.5-7.5,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需进行改良。
整地:春播燕麦要达到优质高产,整地应在前一年秋季进行。深耕土壤,耕深25~30厘米,耕后及时耙。如果在春季整地,则宜浅耕10厘米左右,耙耱保墒。
二、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一般从4月上旬至5月下旬,气温稳定在5℃以上,适时早播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对于极早熟品种,最晚播种时间为6月下旬。
三、播种方法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一般为15-20公斤,具体可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调整。在肥力高或生产水平高的地块,播种量可适当增加。
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建议播种深度为3-5厘米,过深会影响出苗。
行距:通常为15-20厘米,过密会影响通风和光照,过稀则降低产量。
四、施肥管理
基肥:播种前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配合磷肥(如过磷酸钙)和钾肥(如氯化钾)。
追肥:在分蘖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如尿素),每亩用量为10-15公斤,促进植株生长。
避免过量施肥,尤其是氮肥,以免造成徒长和倒伏。
五、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
锈病:可用三唑酮等杀菌剂防治。
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防治。
常见虫害:
蚜虫:可用吡虫啉等杀虫剂防治。
粘虫:可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
轮作、清除田间杂草、选用抗病品种等。
六、收获
收获时间:通常在抽穗后30-40天,籽粒变硬、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时进行。
收获方式:可采用机械收割或人工收割,收割后及时晾晒。
青贮:如需制作青贮饲料,可在种子乳熟期至蜡熟期收割,此时营养价值最高。
七、储存
干燥:收获后需充分晾晒,籽粒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
防虫防霉:储存时注意通风,可使用防虫剂和防霉剂,确保干草质量。
饲用燕麦种植需综合考虑土壤、气候、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因素。通过科学管理,可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种植技术,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