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呼和浩特

黄瓜炭疽病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 2025-05-08 09:27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黄瓜炭疽病是黄瓜栽培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属于高等真菌性病害,近些年,黄瓜炭疽病日渐趋重,贯穿黄瓜整个生长过程,大棚湿度大发病较多,已经成为主要病害。经常造成叶片大量坏死以及果实腐烂,其防治难度较大且发病迅速,严重时可导致黄瓜的产量急剧下滑,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发病症状

炭疽病在黄瓜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茎,症状较容易与疫病、黑星病等混淆,诊断时要注意。

种子出土即可染病,子叶边缘呈浅褐色半圆形或在子叶中部出现圆形病斑。幼苗稍大时真叶也会被侵染,下部叶片出现黄褐色圆形病斑,病斑连片,叶片干枯。发病严重时还会侵染茎基部,患病部位变为黑褐色缢缩,最终折倒。叶片上炭疽病的病斑为浅褐色大斑,是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叶片受害初期时出现水浸状浅黄色的小斑点,分布稀疏,病斑的病健交界并不明显。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直径3毫米-5毫米的浅黄色至浅褐色的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有很多时候这种密集分布的小型病斑不再扩展,而是逐渐连成一片。

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叶面上稀疏分布的小型病斑会逐渐扩大,形成淡褐色的圆斑,直径接近1厘米左右,病斑颜色均匀,病斑外缘颜色略深,这是最常见、最典型的炭疽病叶片症状。病斑周围会有黄色晕圈,而叶片背面对应病斑的形状与叶面相似,但颜色更浅。发病后期,若空气较为干燥,病斑颜色加深,病斑中央的位置容易破裂、穿孔。在病斑较多时,往往汇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块。

二、农业措施

一是品种选择。挑选对炭疽病有良好抗性的黄瓜品种,这能从源头上减轻病害发生风险。

二是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55℃的温水浸种15-20钟,或用种子重量0.3%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能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三是茬口安排。实行轮作,最好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四是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温室条件,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保证植株间良好的通风透光,例如一般每平方米种植3-4株较为合适。

五是整枝打杈。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和侧枝,保持植株生长健壮,减少病菌滋生场所,同时可使温室通风透气良好。

六是清洁田园。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在温室内残留。

三、生态调控

一是温湿度管理。控制好温室内的温湿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5-18℃。湿度尽量控制在70%以下,通过合理的通风来调节。比如在晴天上午温度升高后打开通风口,下午温度降低前关闭。

二是光照管理。保持棚膜清洁,增加透光率,必要时可以补充人工光源,保证黄瓜有足够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四、化学防治

一是要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如大生M45稀释600倍液、氯溴异氰尿酸6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

二是要对症下药。发病后,使用治疗性杀菌剂,如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重点喷在发病部位,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信息来源: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