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动态
目前,我区玉米处在喇叭口期,大豆处在初花期,西部区小麦处在灌浆期、东部区小麦处在孕穗期,马铃薯处在发棵期,水稻处在拔节到孕穗期,油菜处在花期,向日葵处在苗期到现蕾期,是作物需水高峰期和产量形成关键期。为进一步落实落细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推进抗旱防汛工作,夺取粮食作物高产丰产,将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制定防汛抗旱技术指导意见。
一、玉米
(一)抗旱技术
一是灌溉管理。对受旱地块及时进行补充灌溉,重点保障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浇水。在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膜下或浅埋滴灌,及时滴水,并综合运用以肥调水、肥水耦合等旱作技术;灌溉条件较差或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积蓄自然降水,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自然降水和肥料利用率,增强玉米抗旱能力。二是叶面追肥。喷施黄腐酸类抗旱剂,减少叶片水分蒸腾,并进行叶面补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缓解水分胁迫,增强抗逆性。抽雄期喷施硼肥+锌肥,提高花粉活力,减少“秃尖”。三是病虫防治。重点做好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叶斑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选用适宜药剂,坚持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切实减轻病虫危害。
(二)防汛措施
一是及时排涝。对低洼、积水严重田块,要及时清理田间排水沟渠,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雨后能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含水量。二是及时修整扶正。涝灾排水结束后,要对玉米进行修整、扶正,去除病残叶,减少病害发生。拔节后发生轻微倒伏的,要及时扶正植株,培土固定;严重倒伏且处于灌浆期时,可适当捆扎成束。三是追肥促生长。排水后轻施速效氮肥,配合叶面喷施锌、硼等微肥,并在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促进植株恢复。四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涝灾后田间湿度大,易发生茎基腐病、叶斑病、北方炭疽病等,要及时喷施杀菌剂。五是及时抢种。对涝灾造成玉米绝收的,要及时清理田块,结合季节情况优先抢种杂粮等短生育期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二、大豆
(一)抗旱技术
一是灌溉管理。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及时进行灌溉,重点保障开花期和结荚期的水分供应。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方式,灌水间隔天数需根据天气状况、植株生长形态、土壤质地与含水量综合确定,一般间隔7~10天。二是中耕保墒。围绕大豆保荚数、攻粒重,强化中耕铲趟,深度以3~5厘米为宜。保墒增温、清除杂草、破除板结、促进根系下扎,进而提升大豆抗干旱、抗倒伏能力。三是叶面追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肥料,施肥次数视情况调整,建议3次左右,并保持间隔在7天以上,补充养分,增强植株的抗逆性,缓解干旱胁迫。四是虫害防治。重点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苜蓿夜蛾、双斑萤叶甲等虫害。大豆蚜虫可选用吡虫啉、氰戊菊酯、苦参碱等药剂防治,红蜘蛛可选用哒螨灵、炔螨特、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苜蓿夜蛾、双斑萤叶甲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药剂防治。
(二)防汛措施
一是排水防涝。对于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提前开挖排水渠,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雨后能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含水量。二是中耕培土。低洼、积水地块要在封垄前抢抓晴好天气及时进行铲趟、中耕培土作业,加快散墒,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三是追肥促壮。洪涝渍害易造成土壤中的速效养分流失,建议及时喷施0.5%~1%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四是病害防治。重迎茬地块和低洼易涝地块需要注重防治大豆根腐病,开花后如遇多雨天气要及时防治大豆叶斑类病害。
三、小麦
(一)抗旱技术
西部区:一是灌溉管理。当前西部区灌区小麦处于灌浆期,对于有滴灌种植的地区,要在收获前合理进行适量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小麦因干旱提前枯黄影响品质;黄灌地区,确保浇好灌浆水,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籽粒粒重,防止干热风。二是叶面调控。在收获前一周左右,若小麦仍有干旱迹象,可喷施少量黄腐酸类抗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减少叶片水分蒸腾,延缓小麦衰老。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叶面肥,增强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提升小麦千粒重。三是防止干热风。一是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根据小麦长势、天气状况、土壤墒情,干热风到来之前在乳熟盛期到蜡熟期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二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提高麦秆内磷钾含量,增强抵御干热风的能力。
东部区:一是灌溉管理。当前东部区小麦处于孕穗期,在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控制灌溉量,满足小麦孕穗期的水分需求;灌溉条件较差或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通过深耕松土、覆盖秸秆等措施积蓄雨水,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为小麦孕穗提供稳定的水分环境。二是叶面追肥。在干旱期间,建议喷施黄腐酸类抗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减少叶片水分蒸腾,提高小麦的抗旱性能。此外,还应进行叶面补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为小麦孕穗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促进穗粒的发育。
(二)防汛措施
西部区:一是防涝措施。检查田间排水系统是否完善,若遇涝灾利用排水设备抽出田间积水,降低田间土壤湿度;防止后期水分过剩,避免贪青晚熟。二是灾后复壮。发生倒伏后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遭遇雹灾后,迅速查看植株受损情况,对于轻微受损的麦田,及时清理田间杂物,同时喷施杀菌剂+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感染病菌,促进小麦恢复生长。
东部区:一是避免过量施氮。控制麦田群体密度,对于生长过旺的地块,可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等预防后期遇风雨发生倒伏现象。若遭遇暴雨导致小麦倒伏,不建议人工扶直,避免植株二次受到伤害,可喷施抗菌药剂和叶面肥促其恢复生长。二是防治病害。重点防治赤霉病,在抽穗-扬花期结合叶面追肥进行防病作业两次,每次间隔10天,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四、马铃薯
(一)抗旱技术
一是适时灌溉。根据各地水资源条件,选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结合土壤墒情和天气预报及时进行灌溉,满足马铃薯各生理期田间持水量需求。二是一喷多促。干旱期间适量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自身抗旱能力,补充营养,促进生长恢复,缓解干旱影响。
(二)防汛措施
一是排水防涝。结合天气预报,提前疏通、加固田间及周边排水沟渠。强降雨后第一时间排除田间积水避免强降雨可能造成的局部淹涝灾害。二是抗逆促长。涝后暂时不能进地作业的田块,可用无人机喷施0.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添加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料,增强植株抗逆性,防早衰,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三是病害防治。汛期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晚疫病、早疫病。汛期后加强田间监测,及时清理清除病株、烂薯,防止扩散,全田喷施治疗性药剂。四是雹灾应急。灾后要保证通风透气,可喷施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g/亩)、代森锰锌(100g/亩)等杀菌剂防止伤口感染,同时用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等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五、水稻
(一)抗旱技术
一是合理灌溉。干旱时,重点确保孕穗期的水分供应,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浅水勤灌,以潜水层和湿润为主。二是合理追肥。在孕穗期追施尿素、硫酸钾,促进幼穗分化和发育。同时,可进行叶面追肥,在干旱期间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稻株的抗性,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防汛措施
一是及时排水。对于积水较浅的稻田,可人工疏通排水沟,利用自然落差排水;对于积水较深的稻田,立即进行机械强排。在排水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稻田内水位均匀下降,避免因水位下降过快冲刷稻苗,导致水稻根系受损,可在排水口设置滤网或缓冲装置。二是及时追肥。排水后要及时追施尿素、硫酸钾,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同时,进行叶面追肥,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和芸苔素内酯溶液,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和恢复能力。三是病虫防治。重点强化稻瘟病防控,预防为主,关键期喷药1~2次。可在水稻破口期第一次用药,如后期阴雨天较多,可在齐穗期第二次用药。对已发病地块,即有叶瘟或穗颈瘟病株的地块,要重点喷药2~3次进行防治。同时,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确保水稻稳产增产。
六、油菜
(一)抗旱技术
一是灌溉管理。适时灌溉,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采用滴灌、喷灌等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及时灌溉。灌溉时段优先选择清晨或傍晚以降低蒸发损耗。二是叶面追肥。在花期,缺水干旱时,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含有氨基酸、腐殖酸的叶面肥,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补充养分,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也可在叶面肥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如硼、锌等,促进油菜根系发育、保花保果,从而提高产量。三是虫害防治。干旱容易引发黄条跳甲、小菜蛾发生。可喷施溴氰菊酯、噻虫嗪、鱼藤酮等药剂防治黄条跳甲成虫。小菜蛾发生时利用性诱诱杀或喷施苦参碱、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防汛措施
一是排水防涝。对于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块,提前开挖排水渠,以便在暴雨来临时能够迅速排除积水。二是灾情应对。遭遇强降雨后,应立即组织人力和机械进行排水,减少渍涝对油菜的危害。三是叶面追肥。洪涝渍害易造成土壤中的速效养分流失,可根据情况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含氨基酸、腐殖酸的肥料,适量添加锌、硼等微量元素,为根强、秆壮、枝多、角多、粒多、增粒重打下基础。四是病害防治。土壤湿度高、排水不良时应注意防控菌核病。可选用腐霉利、咪鲜胺、菌核净等药剂,配药时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以达到“一喷多促”的效果。
七、向日葵
(一)抗旱技术
一是灌溉管理。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有条件的地区及时灌溉,重点保障开花期和灌浆期水分供应。二是中耕保墒。向日葵处于苗期未封垄地块,灌溉后及时中耕,深度由浅到深,打破土壤表层结皮,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促进根系发育。三是叶面追肥。苗期遭遇干旱胁迫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搭配少量硼肥(如0.1%硼酸),10天左右一次,连喷2次,增强叶片保水能力,缓解干旱影响。四是病虫防治。干旱易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抵抗力下降,易受病虫害侵袭(如蝽类、蚜虫、病毒病等),通过合理灌溉、清除杂草、科学用药、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降低干旱胁迫下病虫害暴发风险。
(二)防汛措施
一是及时排水。对地势低洼、易积水地块,要及时采取挖排水沟、积水坑、疏通沟渠和机械强排等措施,抢排积水,除水降渍,防止因田间长时间大量积水造成植株根系腐烂、营养运输受阻,不能完成灌浆,产量受损。二是加强田间管理。排水后及时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如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植株抗性,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因地制宜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三是倒伏分级处理。强降雨大风天气易造成向日葵植株倒伏,对于受灾后倾斜角度45度以内的向日葵植株,进行5~7株人工捆绑作业,同时在植株基部培土固定,防止重度倒伏;倒伏角度大于45度的植株,不要强硬扶苗,可让其自然恢复生长,或在植株周围插设支架支撑植株,减少因倒伏导致的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