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农牧动态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五化”协同+“六变”机制以设施农业撬动“五大振兴”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 2024-05-29 16:53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2023年,察右前旗抢抓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机遇,争取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以植物工厂综合体项目为核心,选取位于察右前旗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上的7个行政村,打造“设施农业五化协同乡村振兴项目区”。在充分发挥察右前旗区位、自然优势条件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了水土和气候等制约因素,变劣势为优势,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截至2023年底,项目区累计建成植物工厂综合体、净菜进京加工车间、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设施农业产业项目5处,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741.4万元,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就业人口数增加16人,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373.9万元,经营性资产总额达到8717.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20元,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增加3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产量占比增长12.8%。打造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红色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典范,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积累经验、贡献力量。

一、做法成效

“资源变资金”助推产业设施化规模化,带动产业振兴。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和规模化利用,打造“资源变资金,农户变租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开辟村民增收致富新路径,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以项目区内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一期工程共流转土地1600亩,耕地流转费为500元/年/亩、每5年每亩增加100元。流转价格和付款方式均为察右前旗当地及周边区域最高标准,仅此一项即为312户农民每年增收90万元

“资金变资本”助推产业园区化组织化,带动组织振兴。引导投入的资金向园区汇聚集中,形成设施产业产业带先期重点发展的固定资产,实行“政府平台+专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模式,由专业公司统一运营,运营企业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4%和企业经营利润40%的比例向项目区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返还资产收益。收益用于各村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小型公益事业与公益岗位等,助推乡村基层经济组织机制创新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良性互促发展。

“农闲变农忙”推动就业持续化稳定化,带动人才振兴。项目区内“植物工厂综合体”“南村净菜加工”等项目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人以上,务工人员年增收2万元以上;项目全面运行后,能够回引或柔性引进10-20名农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可为全旗新型农民提供实习平台,为促进全旗农民素质提高起到积极助力作用,依靠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技术推广培训,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农田变商超”助推产业数字化品牌化,带动产业振兴。以植物工厂综合体项目为例,应用国内先进的光生物LED植物照明、垂直立体种植、植物营养与作物无土栽培、环境控制与机械设计等数字化智能化高新技术,率先打造察右前旗草莓高端绿色果蔬产品与区域果蔬公共品牌,为果蔬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净菜进京”行动打下坚实基础,与国内一线城市大型商超形成订单生产模式,带动周边农民找到通畅销售渠道,助推以数字化、智能化助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旗产业振兴。



“废能变动能”推动设施循环化绿色化,带动生态振兴。项目区项目将充分利用察右前旗工业园区内冶金化工企业的工业余热余能开展冬季供暖,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变废为宝”;利用察右前旗丰富的风光资源,结合工厂建设屋顶光伏,节约企业用电成本,农业用电价格每度可低至0.285元/度。通过实施设施农业产地加工和市场联动、净菜加工和高端市场渠道联动、设施果蔬废弃物还田和节能减排等举措,带动乡村生态振兴和绿色发展。

“乡村变小镇”助推产业融合化科技化,带动生态与文化振兴。察右前旗农文旅融合生态景观轴自北向南贯穿项目区,串联南村大中小学研学基地、碱滩民俗村、植物工厂综合体、纪松龄烈士红色革命主题教育基地等资源。项目区依靠农业研学体验、参观游览和劳动教育等方式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周边乡村休闲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孵化、研学、培训、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小镇的雏形,实现设施农业产业聚集带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

二、经验启示

一是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项目区的选择上,重点考虑地理区域相连、自然情况相似、社会特征相近、发展基础相通、人文环境相融的毗邻乡镇构成的集中连片区域内安排项目,乡村全面振兴整体性强,耦合推进机制较为健全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作用明显,具备一定建设基础。

二是因地制宜,形成合力。准确把握察右前旗乡村发展历史阶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堆盆景搞形象工程,搭建资源共享、系统集成、互补衔接的项目平台,整合引导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要素优先流入,落实现有财税、土地、金融等配套政策到位,资金管理规范,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企业金融资本参与,又避免形成新的隐性债务风险,形成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的良好氛围。

三是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老区精神,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作用明显,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尊重群众意愿、听取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参与度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通过诚信体系、网格化管理体系、市域治理体系等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加快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整体协同,示范带动。项目区建设项目的谋划从全旗整体的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保持局部与整体的协同性,革命老区振兴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项目区建设项目实施中,积累有效经验,创新发展思路,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为全旗乡村振兴的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区域协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