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为切实加强草种质量监管,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扩散,6月20日,呼和浩特市植保植检中心组织检疫技术人员,联合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专家力量,赴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开展全市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草种子田间检疫专项工作。本次行动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助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专业化检疫流程保障草种品质,为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多草种覆盖,田检面积大本次田检覆盖披碱草、冰草、苜蓿、雀麦、红豆草、根茎冰草、羊草、新麦草等8类11个草品种,涉及种植面积 4000多亩,是近年来我市开展的规模最大、草种类型最丰富的一次田间检疫行动。通过网格化排查、抽样检测等方式,确保检疫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无死角、无盲区覆盖。
二、专家现场指导,提升检疫水平在田间现场,高凤芹研究员针对不同草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常见病虫害,详细讲解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识别要点、采样标准及防控技术,并对苜蓿黄萎病菌、菜豆象、毒麦等重点有害生物的隐蔽症状识别进行实操教学,有效提升了检疫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规范流程标准,严守生态安全底线检疫技术人员严格遵循《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操作规程》,通过“实地踏查+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排查种传病害、虫害及恶性杂草,对田间杂草滋生、局部病虫害隐患等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草种源头安全。
此次检疫行动的开展,不仅为蒙草公司草种质量提供了专业保障,也为后续草种的生产、销售和生态修复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植保植检中心将持续加强草种质量监管,完善常态化检疫机制,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动草产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