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
赤峰市农牧科学院参加第五届全国玉米科技青年论坛
为加强玉米科技青年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提升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由中国作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上海市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玉米科技青年论坛”7月4日至6日在上海市召开。论坛以引导和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玉米科技创新,持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助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玉米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壤水肥、植物保护、机械加工、资源化利用、质量安全、农业经济等学科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助推玉米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7月5日上午,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黄淮北部高产栽培岗位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张吉旺教授主持论坛开幕,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首先致欢迎辞,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艾连中、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李新海、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刘录祥及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明林先后致辞。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促进大家深入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玉米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玉米产业进一步发展。论坛设立7个特邀报告、15个主题报告及51个专题报告三个部分。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首席科学家赵久然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孙士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李玉义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郑军研究员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拉丁美洲玉米育种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科院特聘研究员Felix博士等7位专家作特邀报告。7位专家分别以“我国玉米生产与技术需求”、“植物辅酶Q生物合成途径的演化与设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创制优新种质、培育优良新品种—以骨干自交系京2416的创制及应用为例”、“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盐碱地协同改良增效机制与技术路径”、“玉米抗逆基因挖掘及分子调控机理解析”及“全球热带玉米基础种质创新与利用”为题作了学术报告。
多位青年专家学者就“玉米遗传与育种”、“玉米栽培与土肥”和“病虫害防控”作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所有报告均充分展示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同时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
7月6日下午,参会代表参观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的鲜食玉米品种展示基地,田间观摩290个鲜食玉米品种,并现场品尝农科院最新培育的“黑金699”“申科甜6号”“申科糯191”“沪红糯1号”等优质特色鲜食玉米新品种。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郑洪建研究员介绍了展示基地的鲜食玉米品种种植情况。
共有来自全国91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330多位玉米界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论坛。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文国、江南大学副校长顾正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上海市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沈晓晖,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及上海市农科院等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
赤峰市农牧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赤峰综合试验站站长孟繁盛、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郑伟及团队成员左妍妍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