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赤峰

宁城县:现代化改造着力构建设施农业发展新优势
发布时间: 2023-12-14 10:25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今年以来,宁城县按照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总体要求,以降本、增产、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进设施农业老旧棚区改造提升,完成新建1.2万亩、改造6万亩,使设施蔬菜产业在规模、质量、效益上又有新进步。

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制定改造计划

(一)多年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全县设施农业综合占地5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35万亩、冷棚17万亩,万亩专业园区8个,年产蔬菜160万吨,成为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等地区优质蔬菜供应基地。

(二)老旧棚区较多亟需改造。60%日光温室棚龄在10年以上,园区基础设施落后、棚室结构不合理、保温抗寒能力弱、土壤连作障碍加剧、土地利用率低、产量和效益不稳,群众进一步增收难度大。

(三)抓住机遇制定五年计划。紧抓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系列政策机遇,结合实际,年初制定《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全部棚室改造。

二、因情施策、分类推进,探索改造模式

(一)普及型。即对棚龄适中且棚体完好的,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温湿度调控智能化设备,实施无土栽培等技术改。大城子番茄园区有6600亩日光温室统一安装了智能化水肥一体机,实现减肥30%、节水40%、节省人工40%。

(二)升级型。即对棚龄长、棚体老旧、连作障碍严重的棚室推倒重建,主要新建土质厚墙体大跨度高举架和全落地式双拱钢架两种结构的温室。王健集团建设的15米大跨度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20%,盈欣农业建设的全落地式双拱钢架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30%,同时更加适宜机械化作业。

(三)高端型。即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连栋玻璃日光温室,已引进山东安信、辽宁正合等企业,建成智能化连栋玻璃温室5万平方米,土地利用率达到95%以上。凯盛浩丰、江苏绿港两个30万平方米数字化设施农业产业园已开始设计。

三、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明确改造内容

(一)改棚室结构。以提升棚室生产效能为目的,原有棚室主要加装水肥一体、智能化环境调控等设施设备,新建棚室跨度要在11米以上、脊高在5.5米以上,以增强抗御风雪和保温蓄热能力,更适宜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

(二)改生产技术。全面推行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绿色防控、数字化管理等现代种植管理技术,变过去的粗放种植为精细栽培,进一步提高产出效率。丰码科技智慧园区通过无土栽培番茄,减肥减药节水均在40%以上,省工50%,产量提高30%,优果率提高15%。

(三)改种植品种。推广品质好、价格高、面向高端市场的优质蔬菜品种,种植效益与传统蔬菜种植提高30%以上。丰码科技的吊蔓无籽西瓜、口感番茄、越冬草莓,双民合作社的大樱桃成为高端市场抢手货,盈欣农业的草莓番茄亩效益增加1.3万元,提高37%。

(四)改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实现统一品种、统一茬口、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提高种植管理的组织化程度,产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大城子新谷金南合作社带动周边60余户农民订单种植口感番茄、樱桃番茄,户均增收1.6万元。

(五)改增收渠道。从传统品种种植向高端品种、品质、品牌一体化推进溢价增收转变,从仅靠种植卖原菜向蔬菜深加工、交易集散、种苗输出、技术服务多渠道增收转变。先后引进北京吉奥净菜、鲜尓康预制菜、FD冻干菜、千喜鹤中央厨房、韩国泡菜、中农联农产品商贸港等项目,尽快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全产业链发展。

四、创新举措、健全机制,解决改造难点

(一)提高群众认识。针对部分群众存在的棚室能用不想投资、年龄较大不愿投资等实际,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参观、算账对比等举措,采取先易后难、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开阔眼界、坚定信心,自主自愿参与改造提升。

(二)引进企业带动。针对设施农业改造仅靠一家一户难以奏效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安信数字种苗、寿光王健蔬菜等6家域外农业头部企业带领农户实施现代化提升项目,提高了组织化程度。

(三)选好合作模式。推行“园区+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合理确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投资方式、经营方式、受益方式,建立互助式的产业联合体和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多方筹措资金。申请农发行“土地+设施农业”政策性贷款4.9亿元,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6亿元,县财政投入40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3.85亿元。

2024年,宁城县将按照五年计划,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改造提升7万亩,新建智能化连栋玻璃温室30万平方米。以设施农业改造提升行动为载体,全面推进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种植、品牌化打造、智能化管理,加快建设设施农业强县。


信息来源: 宁城县农牧局 李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