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巴彦淖尔

乌拉特前旗:科技赋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发布时间: 2025-08-07 09:18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盛夏时节,走进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马卜子村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园,连片的玉米植株排列整齐紧凑,挺拔的禾苗随风摇曳。

与普通农田不同,这里的玉米地被分成多个小块,每一块都承担着不同的试验示范任务,由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业科技公司、种植大户共同合作种植。“今年我种了3000多亩玉米,其中350亩玉米是试验田,用小流量毛管,采取测土配肥、化控等技术,预计一亩地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马卜子村村民王锁说。

除了王锁提到的技术外,示范园还尝试了多种创新种植模式,包括玉米不同品种的筛选试验、高产攻关试验、玉米保水剂应用试验、玉米缓控肥料技术试验等共计10种,旨在探索在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基础上更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种植方案,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这边玉米的种植密度大约在7000株到8000株。像这棒玉米共18排45行,有800多粒,4两左右,产量今年应该是比较可观的。”云博农业科技公司技术员陈冰拿着一棒刚摘下的玉米给笔者展示。

陈冰还介绍,这些试验田均采用测土配肥技术,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精准匹配水肥供应,实现“按需供给”。在苗期控水促根、拔节期增肥促长、灌浆期调水保粒,每个环节都有科学数据支撑。

“我们根据土壤性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土壤养分与作物需求相匹配,这样可以达到化肥减量,保护环境效果,实现作物高产高效,保障粮食安全。”云博农业科技公司技术员宗文龙说。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示范园还注重与种植户的紧密合作。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授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这种“科技+农户”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种植户的科技素养,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以来,乌拉特前旗瞄准单产关键变量,向科技要产量。以合理密植为增产核心、测土配肥为保障,综合施策提高单产,促进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玉米是乌拉特前旗的主要农作物,每年种植规模在150万亩左右。乌拉特前旗紧扣“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核心任务,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以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深度融合为驱动引擎,全力推动玉米产业向规模化发展。通过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全旗已建成115万亩吨粮田,以科技赋能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稳定贡献坚实力量。

信息来源: 巴彦淖尔市农牧综合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