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66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自治区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吴喜春代表提出的第666号建议由我厅负责协办。经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推进奶业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去年以来,孙绍骋书记6次作出批示,党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王莉霞主席6次召开会议、16次作出批示,多次实地调研指导。时光辉副书记专题赴伊利、蒙牛实地调研,2次专题听取奶业工作情况。分管副主席和“链长”召开21次会议,研究落实工作。全区上下合力推动、统筹施策,全力帮助奶业主体纾困解难,截止2024年底,全区奶牛存栏163.1万头、牛奶产量776.7万吨,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61.9万吨,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00亿元。
一、关于以政策措施助推产业发展情况
奶业振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奶业支持力度,我区奶业发展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今年年初,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要求,为深入落实助企行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结合当前奶业发展形势变化,持续帮助奶业主体渡过难关,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印发了《进一步支持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了9条针对性支持举措。其中,聚焦解决养殖场融资难、卖奶难的问题,提出了4条措施,一是对养殖场饲草料贷款按照利率的70%进行贴息,单体每年不超过200万元;二是支持中小养殖场养加一体化发展,对加工环节投资按总额的30%补贴,单体不超过100万元;三是将生鲜乳价格指数保险纳入自治区财政补贴的地方优势特色保险范围;四是延长喷粉补贴时间,由原来的3-5月调整为3-8月。聚焦奶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不足问题,提出了2条措施,一是持续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依托科技“突围”工程,加大奶基食品开发力度,加快推出奶酪、乳制休闲食品等特色乳制品,加强草生物育种、饲草生产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支持奶业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围绕草饲养加全产业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聚焦解决乳制品消费低迷、需求不足问题,提出了2条措施,一是组织乳制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推动乳企拓展国际市场;二是鼓励各级工会加大采购发放乳制品力度,推进乳制品进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稳步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面。聚焦解决政策资金兑付不及时不到位问题,提出了1条措施,使用好惠企直达平台,用好提级拨付机制,提高资金兑付时效。
二、关于实施深加工本土化战略情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按照文件要求,我区立足区情实际,第一时间出台支持举措,鼓励中小养殖场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对中小养殖场自办的生产巴氏杀菌乳、低温发酵乳、奶酪和地方特色乳制品等生产加工企业(需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投资总额的30%给予补贴,单个主体补贴不超过100万元,进一步引导培育乳制品加工产业经营主体,丰富乳业生态体系。
三、关于打造深加工产业生态圈情况
配合农业农村部制作科学饮奶公益广告,发布《“减油、增豆、加奶”—加奶篇》宣传视频,在央视和自治区主流媒体开展乳制品科普宣传。组织开展11场乳制品进京、进部委活动,24场专题展销推介活动,展销推介160余种乳制品,推动我区乳制品走进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社区。持续加强奶业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推广内蒙古乳制品的优势特色,率先抢占乳业品牌认知和渠道渗透先机,增强内蒙古乳业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下一步,农牧厅将继续做好《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内政办发〔2023〕58号)《进一步支持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内政办发〔2025〕13号)的解读和落实,指导各盟市做好涉农项目实施,切实把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密切关注奶业生产形势,及时做好分析研判,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持续用好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指导委员会定期发布指导价格,规范生鲜乳购销秩序,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