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新闻发布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场
发布时间: 2024-11-07 10:58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11月5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场。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永祥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农牧厅做了哪些努力?

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部署推动社会化服务,将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作为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着力提高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绿色化,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改革部署,我们锚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加快打造“便捷高效、覆盖农牧业生产全环节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构建社会化“大服务”体系。一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围绕提升规模化水平、拓展延伸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带动能力、创新服务模式等,制定印发6个政策文件;针对农机服务、种植服务、农资服务、植保服务、储藏服务、运输服务等,出台了1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地方标准;另一方面推动政策落地,在全区5个旗县、20个乡镇、100个嘎查村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行动,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上线运行数字化监管平台等。我区现代化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

二是着力培育强化各类服务主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既鼓励“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提供前沿技术服务,也支持“铺天盖地”的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服务主体发展壮大,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服务形式。目前,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已达3000万亩,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已覆盖全区70%牛羊养殖。

三是着力拓展延伸服务领域。聚焦保障粮食安全,针对烘干、保鲜、仓储、冷链等薄弱环节,推动社会化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培育提供产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2.8万个、运销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816个、加工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009个。围绕乳、肉、草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社会化服务向养殖业领域拓展,在47个牛羊养殖大县(旗)推广“1+N”订单式、“公司+农户”打包式、“诊疗+防疫”拓展式和“病死畜处理+有机肥生产+动物防疫”三位一体式等4种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小农牧户多元化服务需求。

四是着力创新多层次服务模式。通过“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模式,结合“吨粮田”创建,促进单产提升主推关键技术落地。2023年,全区“吨粮田”面积达到763.5万亩,粮食单产达到755.5斤,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通过“高标准农田+社会化服务”模式,结合高标准农田“一村两作区”和“整建制托管”,有效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杭锦后旗蒙海镇红建村,由村集体整合、服务主体提供全程玉米密植服务的2个万亩地块,农户亩均土地收益达到3000元,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通过“统种统养共富”模式,带动农户亩均节本增收400元、帮助牧户有效降低旱情造成的损失。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便捷高效”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助力小农牧户更好地接轨现代农牧业。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