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
近日,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内蒙古富川现代肉羊产业化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智能指挥中心看到,筒仓系统电子显示屏上,饲喂数据实时滚动更新,精准监测饲料库存与消耗。
“目前园区有50栋棚圈、2万多只羊。去年,园区研发出国内首套智慧牧场肉羊养殖机器人系统并试车成功,包括机器人饲喂、清槽、清扫、巡检、发料、5G网络、大数据管理指挥、电子耳标溯源、肉羊体征测试和自动饮水10个系统,在肉羊智能化养殖技术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肉羊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肉质也更加鲜美。”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凯说。
据介绍,利用1台饲喂机器人和1台清扫机器人就可以完成2栋羊舍的饲喂与清扫工作,可以节约生产管理成本150万元。此外,机器人精准饲喂可以减少10%的饲草料浪费,投料误差不超过0.5公斤。“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引入更多智能化设备提升养殖效率,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肉羊品种改良等科研项目,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年底将实现无人饲喂,肉羊的繁殖率和生长发育速度相较传统养殖模式提升30%左右。”陈凯说。
同样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硬质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推陈出新,首次将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杜兰”进行推广试种。硬质小麦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郝水源介绍:“这一新品种小麦面粉烘焙的面包质地、气味、体型都非常好。今年开春我市要种到300亩以上,争取在5年之内让这个产业产值更高,提高我们优质小麦的国际话语权。”
……
打造现代化农牧业体系,离不开平台支撑。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自批复成立以来,坚决扛起农牧业科技创新“国家队”的职责使命,聚焦“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建设主题,围绕硬质小麦和肉羊两大主导产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
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搭建了“1+10+N”科技创新平台,柔性引进7位院士及52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58个,并围绕地、水、种、小麦、肉羊等关键领域开展研究,投入自治区“科技兴蒙”专项资金2.5亿元,组织实施了61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
在成果转化方面,国内首套肉羊养殖机器人系统试车成功,华蒙肉羊和玉米膜侧精量播种机入选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成果,牛羊瘤胃电胶囊在全国11个省市27个牧场推广155万枚,极大提升了农牧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推动企业研发羊尾油火锅底料、肝素钠、果胶、羊皮冻等30多项新品种,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余强表示,农高区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效融合,全面推进四级联动、三区一体协同发展,实施科技赋能、产业提升、人才引育、精准招商、项目落地、全域农高区化,力争今年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全力打造生态农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