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扬优势、补短板、攻难点 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奈曼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2-11-07 09:45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奈曼旗作为传统农牧业大旗,农牧业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特别是经过脱贫攻坚筑基垒台,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释了为什么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举旗定向、领航掌舵。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是赢得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是彰显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的现实需要,必须始终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以须臾不可放松的韧劲、务必抓紧抓实的担当,坚决扛起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责任,以有力实践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是锚定产业兴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步伐。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要坚决扛起压实粮食安全、耕地安全两个“党政同责”,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种植业绿色发展。要坚持以草定畜、草畜一体,深入实施畜牧业种业振兴行动,因地制宜抓好肉牛肉羊生猪产业,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市场配置要素资源。要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开展农牧业领域招商,精准引进“链主”龙头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同盟军”作用,谋划建设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加快构建“政企结合、市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经营模式,全力打造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服务畅通循环的全产业链条,形成集中连片区域化布局,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乡村经济价值深度开发。加快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要着力推动小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有机联结,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以农户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要加快推动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模式,做足存量资产文章,释放资源价值,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牧民致富和农村牧区发展的源头活水。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盯供给侧和需求侧各环节,扶持和引导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专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生产性服务,补齐冷链保鲜等流通环节短板,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拓展产地直销路径,推动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
      三是紧扣良治善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保障和重要基础。坚持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要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坚持把政治可靠、思想上进、能力出众、作风过硬、群众信赖作为选人用人标准,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去,创新推动党的原则和理念深深嵌入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确保基层党组织始终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始终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坚持“三治”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聚焦民之所盼,运用“互联网+”创新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开辟农牧民反映意见“快车道”“直通车”。要重普法、抓源头、管重点,督促乡村干部懂法、守法,引导农牧民遇事主动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加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形成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良好局面。坚持多元共治。加快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多元主体以多种形式、不同渠道参与乡村治理实践,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乡村治安、消防安全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农村牧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实现乡村安定和谐。
      四是着眼美丽宜居,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短板。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统筹城乡协同发展。要一体谋划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科学确定乡镇公共服务半径,提升乡镇政务、经济、社会、文化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乡镇公共服务中心能级,实现牵引乡村发展。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明确村庄功能定位,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要以水、电、路、讯、暖提档升级为重点,因村施策切实保障基本功能,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村制宜健全完善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及村庄保洁水平。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施好欧投行贷款造林等生态项目,涵养乡村生态环境底蕴。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最大限度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降低农牧业资源消耗强度,推动实现生态循环发展。要立足资源禀赋、顺应自然本色,激活乡村生态价值,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有效路径,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

(通辽市奈曼旗旗委书记 王刚)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