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ist

巴彦淖尔

杭锦后旗农牧业科技精准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1-11-23 15:23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杭锦后旗农牧业科技精准服务体系建设以“互联网+现代农牧业”为发展理念,扩大科技信息服务范围、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水平为目标,不断引进各类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利用不同时期的信息手段,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将电话服务、现场出诊、远程视频服务、移动信息服务、智慧农业精准服务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精准服务六大服务有机结合,建成了一个面向全旗农村牧区,横向多元协同、纵向精准推进的立体式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指导农牧业生产,帮助农牧民科技致富,具有杭锦后旗地区特色的科技服务品牌。

一、12396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杭锦后旗科技局率先于2004年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科技110”,2008年7月升级为自治区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 2009年8月创建了远程视频服务系统;2014年6月对市科技局研制的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进行推广应用;2016年9月与市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开通了智慧农业精准服务。2018年8月,在市级12396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升级改造的基础上,综合现有农牧业科技服务组织、平台和运行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具有指挥、调度、监督、评价的电子服务券功能,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服务积极性,为全旗农牧业提供了全生产环节、全要素集聚的技术服务。

近年来,持续坚持“有问必答、有急必救、快捷及时、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全旗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服务,实现了产前有种植信息指导、产中有专家现场或网络在线指导、产后有销售信息共享,全面打通农牧民获取科技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专家常下乡,科技讲堂多元化、科技信息全覆盖、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

一是创新模式提升线上服务功能。在12396服务热线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功能。即:组建1个团队(服务专家团队)、开拓2种服务路径(线上、线下)、针对3大服务主体(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和合作社、涉农企业)、采取9种服务手段(电话咨询、微信互动、远程诊断、视频宣讲、信息推送、线上答疑、现场培训、实地指导、APP平台应用)、服务6大主导产业(小麦、玉米、向日葵、果蔬、肉羊、奶牛),依托12396平台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成果示范、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力争将我旗科技12396服务工作打造成自治区科技服务品牌。

二是整合资源加强线下服务能力。技术人员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集中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十三五”以来,共接答农户咨询电话6100余次;下乡技术指导840人次;线上解答960条;专家答疑200多条;共解决实际问题2700余件。科技培训490多场次,直接受训人数达1.4万人次。直接服务面积60余万亩。

二、可视物联网系统试点建设不断完善

通过典型示范,重点在头道桥啸天农业园区、头道桥挪二村“万亩沙林地甜瓜标准化种植基地”、陕坝春光村“塞北粮仓”有机小麦定制基地、陕坝春光村誉诚育苗基地和二道桥仁义家庭农场等地进行物联网试点建设。共安装了全景摄像头、可视物联网系统、自动放风系统等物联网设备共计100余套。通过应用手机APP小程序,对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信息推送精准化,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质量溯源可视化。

三、“三个一百”线上培训模式成效显著

为满足全旗广大农民的种养殖需求,每年按照“杭锦后旗春季农牧业线上科技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为目的,精心组织全旗“三区”人才、农牧业精准服务专家、科技特派员、“四级联创”团队以及科技小院研究生、产业指导员等技术人员开展“三个一百”(即:百人百天百讲)线上培训工程。借助12396信息服务平台、中国农技推广平台、微信群、朋友圈、QQ、快手、抖音、手机APP平台等融媒体将培训教程整理成语音+PPT课件进行线上培训,内容包括种、养、渔业、农机服务、土地经营权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乡村振兴等。实施两年来,累计培训人数达到9.6万多人次。

杭锦后旗科技服务中心将持续加强农牧业科技精准服务工作,通过12396科技服务平台推进农科教与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多元化参与、多层次融合、多方位服务的科技服务体系;有效整合人才、技术等核心要素,创建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高效衔接,串联研发、转化、推广、应用的各关键环节,从而改变“科技”与“推广”两张皮现象,不断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工作,将科技创新的种子落地生根,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 巴彦淖尔市农牧综合保障中心